摘要:
12月14日,《农民日报》第6版发表了题为《科技赋能植保 助力粮食安全》的文章,重点关注了清原作物科学自主创制的全新专利化合物氟草啶、氟砜草胺。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农民日报记者 张皖轩
当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着新机遇。科技迭代升级,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但同时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还面临着科技与产业“两张皮”、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难以满足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形势新要求。以灭生性除草剂为例,自2014年百草枯全球范围禁限用以来,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草铵膦成为主流替代品,但百草枯的替代市场却始终未见完全填补。
直至今年9月,经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农业农村部批准了青岛清原作物科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原作物科学”)申请的氟草啶新农药产品登记,这是40年来灭生性除草剂领域首次迎来全新化合物上市,是我国农业科研实力逐步提升的生动体现,彰显了产学研各界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上的坚定决心。
农业科技创新为加快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我国粮食稳产、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参与者,清原作物科学新创制上市的灭生性除草剂氟草啶实现了国内自主创制灭生性除草剂商业化“从0到1”的突破,新的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也为我国稻田恶性杂草治理提供了新的管理工具,共同助力粮食产量与品质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前,全球农业创新主体蓬勃发展,正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培养全球领军农业科技企业的关键时期。清原作物科学等中国农业科技企业,正逐步成为加速我国农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用科技创新护航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
小贴士:
氟草啶施药技术:
施药器械:使用专用器械施药(喷雾器、打药机、管线),专桶专用,专管专用;
灭茬除草:
灭茬除草需在种植之前翻耕,翻耕种植距施药至少间隔7天; 小粒蔬菜需移栽种植,不能使用;
严格按照推荐药量(每15-20升水兑药量75-100克;移栽作物每亩地用药量不超过300克,大田作物直播每亩地用药量不超过200克)使用,禁止超量用药;
沙土地药剂降解时间存在差异,不同作物敏感性不同,种植后茬作物需遵循先试后用原则,确保安全后再使用
若施药时行间有积水,需在施药前排水,严禁使用此积水浇地、浇菜;
行间除草:
注意压低喷头或将喷头带防护罩施药,防止药剂与作物直接接触,出现药害;
避开有风天气施药,以免飘移风险。
未明确场景请参考农药标签或寻求专业人士指导用药